5.1 结果判定

5.1.1 镀后试片的处理

  阴极试片镀后应认真清洗干净,必要时用细布抹洗。有条件的宜用纯水清洗后再用电吹风吹干。若未用纯水清洗过,则吹干时先开冷风,将试片倾斜约45°,从低端至高端将表面的积水吹掉,再开热风吹干,以免直接用热风吹干时干燥过快,试片表面因水的硬度高而产生水迹,造成对光亮整平性及均匀性的误判。

5.1.2 放大镜仔细观察

  采用20倍以上的放大镜,对好焦距及调整光线反射角度至最清楚时,仔细观察镀后(或镀前)试片的状况。对于光亮酸铜镀层,肉眼看时光亮整平性不足,但难辨原因。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时,可能有3种情况:
  (1) 肉眼不可见的微细凸起物为主,其原因可能是液中一价铜过多而造成微细Cu2O夹附,或采用高染料型光亮剂时染料聚沉悬浮物夹附,又或是镀液不够清洁。用5μm以上精度的过滤机认真过滤即可(实验时用精密滤纸过滤后再试)。
 (2) 以微细凹下麻点为主,这是镀液润湿性不足所引起的。如M-N-SP-P系中P过少而M过多。
  (3) 以不规则条带状凸起沉积为主,其原因是镀液整平能力不足。如B剂、“高位剂”之类不足,M-N-SP-P系中SP及P不足,或Cl-过多等。

5.1.3 试片低区光亮性的判断

  不少人因试片砂路太粗,将低区砂路未被整平误判为不光亮。低区光亮与否,应在试片吹干后沿长度方向倾斜对光观察,若无泛红、泛黄、灰雾等,而是光亮均匀,则应判为光亮。若正面观看不够光亮,则是因镀层未能整平砂路造成光线漫反射所致。若电流效率为100%,则赫尔槽2A镀5min ,距低端1cm处的镀层最大厚度,对于二价铜盐镀光亮酸铜而言是0.221μm,镀亮镍则是0.206μm。小于1cm处的镀层厚度更薄。即使镀前用新的1000#水砂纸磨过,砂路深度也远大于此,一般光亮剂根本无法使其填平。除非镀前试片磨抛至近镜面光亮,才能反映出真实光亮效果。此时若镀液因杂质或光亮剂不良而造成问题,即使基体很亮,也可能出现发黄、泛红、灰雾等现象。

5.2 试验记录

5.2.1 试验条件的记录

  每做一轮试验,都应记录目的、时间、人员、生产槽编号、镀种等信息。试验后应作结论分析,包括故障原因、解决办法、处理程序、应加各种材料的量等。原液必须先做一次。每做一个试片,都应记录电流,电镀时间,电压,液温,搅拌与否及搅拌方式,当次试验的改变因素及其数值,累计改变量等。

5.2.2 试片状况的记录

  一般采用250mL赫尔槽做试验,阴极试片长度为100mm。建议用带横格的记录本,每间隔一格用铅笔画出长100mm的矩形框,供1:1对齐记录试片状况,间隔处供记录试验条件。
  试片上部与下部镀层的状况不一样。如图2所示,记录试片有镀层部位1/2至1/2+1cm条带内的镀层状况,并以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符号记录镀层状况(主要取自日本野田平所著的《实用电镀手册》)。无法用符号表示则文字注明,如漏镀记为”无”,泛彩、灰雾等。

试片状况符号记录

  有的赫尔槽高、低端刚好相反。在写报告时应标明高端与低端,以及所用符号的意义。